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20191211公司資訊彙總


3338泰碩 內湖,20191204,親訪

邁向十倍股的路上

泰碩原為連接器廠商,現已轉型成為散熱模組廠。今年以來營收比重可大致拆為A.熱管+均溫板24%、B.散熱器56%及C.連接器20%。散熱產品應用在手機、電腦(包括NB、AIO、DT)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另有主要應用為通訊基地台散熱之用;連接器應用集中在 NB。


  • 營運概況
    1. 2019前三季營收YoY增長28%、營業利益+281%、稅後+315%。
    2. 泰碩營收大致可以拆為三大塊,以前十個月營收來看,YoY+35%。
      1. 熱管均溫板占24%:又可細分出手機與一般。手機去年比重僅2%,今年YoY+550%、營收比重達10%;一般則成長24%,比重由16%下滑到14%。
      2. 散熱器占56%:又可細分為通訊與一般。通訊去年比重13%,今年YoY+96%、營收比重達19%;一般則成長4%,比重由48%下滑到37%。
      3. 連接器占20%:YoY成長27%,比重由2018年的21%下滑到20%。
    3. 今年成長主要可以歸功於基地台散熱+手機散熱出貨;其中基地台部分主要出AAU 2.0,(AAU 3.0是明年Q2放量)(不知道AAU是什麼請google),而手機散熱就是2018Q4開始出貨的手機熱管、2019Q3開始出手機均溫板。
    4. 近期有單月自結,稍低於預期,主因匯損。九月人力青黃不接及新機台磨合、毛利率較差,十月好轉但遇到匯損。
  • 未來展望
    1. 基地台散熱:現在市場主要聚焦將在12月招標、2020Q1小批量生產、2020Q2量產的AAU 3.0,目前目標客戶的供應商共四家,其中泰碩居首選地位;該客戶需求由原本的一天1500台上修到一天5000台,且AAU 3.0產品單價遠高於AAU 2.0、毛利淨額也較好,加上另外三家競爭者原本都是機殼廠,也可能跟泰碩買關鍵元件,所以商業模式也多了許多種...總之,備受矚目。
    2. 手機散熱:均熱板VC年底出貨量為3KK、熱管維持2KK,訂單已規劃到2020M3,屆時再看VC或熱管何者需求較多再決定是否要擴產。VC的毛利率較熱管為高,而全球兩大手機品牌廠-三星及華為在5G主要機種設計上均採用VC,可帶動此需求上揚。
    3. 其他補充:關於產能,基地台散熱那邊設備只需要三個月就能上線,所以招標完再開始擴也還來得及。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4G建置需求並不會在5G出現之後就消失,未來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形成4G/5G共建期。


筋肉人短評:會議中發言人有特別提到散熱需求存在的必要性,例如我們現在常常用到快速充電,號稱N分鐘內幫你充XX趴的電,但,其實,就僅此如此...而不是用這種高速充電的方式繼續幫你把手機充到飽,原因就在快速充電時產生的熱其實是積累在手機裡面的,需要時間散出去...伴隨這種物理限制,以後出現有開孔、裝風扇的手機也不需驚訝。

好了,腦洞先別大開,回來講泰碩。

我認為之前市場關注的什麼五奈米、三奈米替代散熱需求近三年內應該是看不到的(請點我),至少炒完散熱之前看不到;而整個5G產業在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論是5G基地台建設或是5G手機都是,而競爭方面,現在又剛好處在中國廠那邊做不太起來的時期(從需要跟泰碩買關鍵元件可見一斑)。

所以綜合以上,我覺得市場增長、競爭未及的情況下,這家的還有得發展,而且營收也很好抓。

---

而論股價,最近散熱族群走勢真的是弱到不忍噓,但拉遠點看又像是在盤整,要我說這是艾略特波浪的第幾階段...?
我來畫個圖試試:


恩,第十四波

第14波俗稱黃金盤整續力波,英文翻作「Golden 5-3,5-(b)- pattern bluffing - intermediate Waves」,根據定義,這邊若是出現均線黃金交叉、KD數字底部反覆鈍化、MACD底背離、能量潮喇叭口擴大,就代表這股要漲了!

---

以上純粹博君一笑,切勿認真。
那些字都是我亂掰的,我本來還想要拿火山矽肺症的英文來裝B。

我沒見過會在那邊畫波浪、數波浪、沾沾自喜的溫拿。如果有人有認識這種線仙請介紹一下,我想知道他是不是靠醫藥費、保險費跟訴訟費賺到變溫拿的。

---

很好,又離題了= =

回到泰碩。

--

因為散熱自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不少。一般只要有個族群漲多、漲久了,媒體報導的就會多,同時認識他的散戶就變多,而認識的人只要一多,會動手買的人一定比沒人知道時要多得多,所以這種時候一般會量增、呈現高潮走勢,散熱族群就成了"壅擠的交易"。

當這種時候發生,不可避免的回檔一般會出現,這時候就會有AB兩個狀況。A.股票出現高潮走勢之後都需要透過回檔或是盤整來把信心不夠或是耐心不足的人洗出去,剩下在場內的就會是一群耐震兼具有耐心的交易者,這時候才會再做下一波;當然也有可能是B狀況:股價回檔,讓一些喜愛接刀的散戶跳進去買,反正會買它是因為看他便宜嘛~現在更便宜了幹嘛不要?所以再跌再買、繼續跌繼續買,然後就一路向下買,如同2018年的被動元件族群。

--

所以到底如何界定是A方案還是B方案?

這就需要洞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