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一天一公司(十九)-6515穎崴

一天一公司(十九)-6515穎崴

穎崴2021年上市掛牌,總公司在高雄楠梓區,從事IC測試介面及治具的研發設計製造,產品有高階邏輯IC測試座(Advanced Test Socket)、高階老化測試座(Burn-in Socket)、晶圓測試探針卡(Vertical Probe Card)、IC設計驗證量產溫控設備(Thermal Control System)、IC測試座探針自製(Spring Probe , Contact Element)...主要客戶為"高階IC設計公司"及封裝大廠。廠區分布在高雄、新竹、中國蘇州。

2021年1~11月的營收比重為同軸電纜插座31.5%、高頻測試插座28.5%、老化測試座6.5% (以上可以一起看成測試治具),剩下的就是接觸元件19%、探針卡7.8%。跟2020年相比....比重變化不大。銷售地區來看,2020年以臺灣內銷39%最重,其次是中國28%、美洲22%、亞洲(除中台)10%。

公司主要銷售產品測試治具應用於系統測試與最終測試(不含晶圓測試)。在2020年年報中有提到測試治具全球排名第七,市占率約5.8%;在個別測試治具市佔排名第五約7.6%。主要競爭對手為歐美及日本廠商。客戶需求來自於IC需求,所以只要IC應用持續擴大、製程演進、產能提升、複雜度提高...等,對穎崴都是好的。

由於公司目前都是外包,自製僅兩成,所以有擴建一個高雄楠梓新廠來提高自製率,預計2023年產能會開出。

觀察重點:公司產品的營收,包括單價是否提升、量有沒有變多。還有全球市況,包括客戶使用七奈米、五奈米等先進製程比重有沒有提升、製程有沒有變複雜...等。最後就是高雄新廠的進度。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一天一公司(十八)-6655科定

一天一公司(十八)-6655科定

科定成立於2002年,2018年底上市,以「KD」品牌出廠木製板材,產品比重 塗裝木皮版(95%↑)、手刮木地板(3%)。兩座生產工廠位於嘉義大埔美園區。銷售地區以臺灣內銷(約四成)及中國(五成多)為主要,還有一些東南亞國家只是佔比少。

大家光看塗裝木皮板可能難以想像是使用在哪裡,其實主要用途就是櫃體、門片、天花板、牆面等室內空間裝飾用。而木地板...就是用在地板......不然哩?都是以室內為主。

整個塗裝木皮板市場的趨勢是向上的,因為早期木皮板是未上漆的,是在裝修的地方裝好之後再請師傅去到現場噴漆,那這樣就會有手藝的問題,還有甲醛 甲苯 鉛...等巴拉巴拉揮發物質的問題,而塗裝木皮板就是在工廠都弄好之後再送到現場貼,解決以上問題。

公司除了進貨比較集中在幾家之外,銷售的部份非常分散,客戶眾多,前十大客戶佔比僅4%,這是好事情。銷售地區來看,趨勢是以大陸地區成長較快,依照去年的年報,中國區年複合成長率+19%較高,營收比重也從四成多提升到五成多。

這個產業要看的是整個裝修市場,新屋落成、舊屋改建,都會影響到整個市場規模,目前看來除了原木之外,早期的未上漆木皮板被取代應該是早晚的問題,應該就是在吃這塊市場。

觀察重點:房子的銷售狀況、中國的房地產狀況,還有裝修市場的狀況吧,依照公司的業績,我認為這市場還持續在擴張。根據過去營收,公司第一季都是淡季,後面逐季走高,大概這樣。


一天一公司(十七)-4770上品

一天一公司(十七)-4770上品

上品成立於1981年,從事氟素樹脂材料(鐵氟龍)相關製品的公司,2021年前三季產品可以拆為三類:氟素內襯設備67%、氟素應用材料28%、氟素工程收入5%。以終端應用來看主要也可以分為三個:半導體業佔達七至八成、化工約一至兩成、面板太陽能一成以內。

我以前認識鐵氟龍只有在鍋子上,但是好像健康議題現在比較少看到了(?)。沒想到原來氟素產品也可以用在潔淨度要求極高的半導體業上,由於氟素樹脂能提供優秀的耐化學、隔電、耐熱等特性,所以工業應用極廣。

因為上品去年底才上市(之前是興櫃,所以還是有線圖),所以有公開說明書可以看,能夠詳查到他的詳細毛利率等等,氟素樹脂內襯設備約四成毛利率、應用材料也是四成,而工程收入毛利率約二至三成、變動較大。

如果要看需求狀況,就可以參考是否有半導體產業、面板產業及石化產業,甚至生技藥品類的擴廠計畫,因為擴廠的時候會用到公司的產品。公司的製造基地在臺灣跟中國,由於這玩意進出口好像比較少見,都是提供在地化的,所以幾乎都是服務國內及中國大陸地區。

觀察重點:市場需求看高科技製造業的擴廠計畫,尤其是兩岸的高科技廠擴建計畫;競爭狀況要看是不是有中國低價競爭的廠商出現,不過上品的毛利率這麼高,競爭力應該是還不錯。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一天一公司(十六)-1342八貫

一天一公司(十六)-1342八貫

成立於1982年,但2008年從以前的運動器材進出口業轉型成「機能性布料製造業」,總部在宜蘭,生產的布料可以分為四大應用,2021年比重分別是:戶外用品60%、醫療22%、航太救生11%及工業應用7%。以終端用品來舉例,「戶外用品」有充氣睡墊、浮潛用的浮力背心、隨身蓄水袋、充氣頸枕或保冰袋之類的,「醫療應用」像醫療級氣墊床、血壓計的袖套、搬運病患的擔架床、還有深層靜脈栓塞下肢充氣壓縮套,都是沒有侵入性的。「航太救生」是航空逃生滑梯、救生筏、救生衣之類的,而「工業用」是汽車密封條、各式防護罩、反正就有點像塑膠的那種材質啦。

八貫營運的方式有二,一是外購TPU粒子、原布等,將之加工成為TPU機能布,再銷售給各個領域的客戶加工,二是直接製作成成品組件再銷售給客戶,客戶很多家,官網有寫,我就不詳列了。根據法說會的資料,主要的議題有擴廠,宜蘭德興二期廠房預計2023年9月完工、第三台淋膜機2023Q2開始貢獻營收。

TPU正逐步取代PVC及橡膠,全球市場依然是在擴張的狀態,目前八貫的訂單已經排到第四季,油價的上漲雖然使得原料成本上升、但八貫可以連三次調整售價來反映成本,代表上下游供需狀況很健康。

觀察重點:因為訂單很滿,所以受限於產能、營收應該會持續在高檔盤整,直到新廠、新機台開始貢獻,感覺是一間還算不錯的標的,可惜就是少了點電子業的想像空間。

--

以後決定跳著寫了,反正看到什麼不太認識的我就拿出來寫,而不是那些明明認識但是迫於強迫症而寫的標的。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一天一公司(十五)-1580新麥

 跳過幾家我已經很熟悉的,反正以後的原則就是先寫我想寫的好了,不按照ROE排序了。

---

一天一公司(十五)-1580新麥

新麥企業成立於1983年,資本額五億,主要營業項目是「食品機械製造銷售」,工廠有臺灣的五股、中國無錫、美國西雅圖辦公室、馬來西亞倉庫...

公司的營運重心在中國,2020年亞洲區大概佔了全部營收的七成,美國大概兩成,臺灣僅3%。依照產品別來排序,2020年烤爐35%、攪拌機19%、發酵機13%、其他什麼分割滾輪整形機、壓麵機、廚房設備....等各個不及10%,就不詳列了。反正就是以麵包為主體的烘焙機具占比超過九成就對了。

公司的發展重心在中國,而人均消費額的提升會隨著GDP成長,所以基本上只要中國的GDP還在成長,那這塊設備的大餅就還在擴張,目前看來最大的問題是競爭激烈,而這就不是我們這種投資人看看財報就能研究的了,只能相信公司憑藉著將近四十年的技術,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觀察重點:只要是傳產,一定可以扯到疫情,所以何時中國疫情何時放緩就是觀察重點。其他像中國的麵包滲透率、烘焙設備同業的競爭狀況....等等,其實回歸回來可以關注公司的營收即可。






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一天一公司(十四)-4137麗豐-KY

 一天一公司(十四)-4137麗豐-KY

麗豐-KY成立於2012年,但其實這只是要拿來掛牌用的公司,營業主體早在1989年就成立營運了。至於-KY是什麼?就是登記在國外的公司(像麗豐是開曼群島)、回來臺灣"第一次"掛牌;KY有別於-DR,DR是已經在國外掛牌上市、然後來臺發行存託憑證(TDR),或是像台積電在臺上市、再去美國發行存託憑證(ADR)。

麗豐底下的品牌叫做「克麗緹娜」CHLITINA (4,994家連鎖店)最為知名,另外還有再生醫學抗衰中心「雅樸麗德」(4家醫美、2家抗衰中心)、美甲美睫連鎖加盟店「RnD」(618家)、線上用戶電商平臺「新美力」(90萬用戶)四大品牌。

就我看完的資料,克麗緹娜生產自有品牌的臉部護理產品,然後透過底下很多家的加盟通路、自營醫美診所去銷售產品,最近幾年還加入電商。其他產品還有身體產品、芳香產品,但是比重還是沒有臉部護理產品達到九成多來得高。

銷售地區以中國為主,比重超過95%。2021年平均單店業績大約是全年23萬人民幣左右,但還是有比較發達跟正在開發地區的差別;毛利率很高,美容連鎖加盟店85%、電商62%、醫美58%,能達到這麼高的毛利率大概是有大鋪廣告,2021年推銷費用大概是成本的兩倍。

所以整體營運模式應該是這樣,克麗緹娜算是B2B,賣給美容護膚加盟店,加盟店銷售服務客人的再加價不屬於麗豐的,麗豐就是專門提供產品這樣。

觀察重點:短期應該就是中國那個硬封城什麼時候解鎖吧,畢竟一線城市也是麗豐營收最好的地方,上海被封真的很G,長期競爭力還是回到產品、廣告之類的,加盟店數量越多也越好。目前公司市佔率很低,0.2~0.4%,產品OK的話市場擴展機會還很大。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他們年報,弄得很好,揭露的蠻詳細,比起其他家公司好太多了。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一天一公司(十三)-8446華研

 一天一公司(十三)-8446華研

簡單來說就是藝人經紀公司,公司於1999年成立,底下經手過的藝人有S.H.E.、動力火車、飛輪海、田馥甄(她不就是SHE其中之一嗎= =?)、F.I.R.、周蕙等。最近還有很多我壓根聽都沒聽過的新人加入,什麼林宥嘉(?)、郁可唯(??)、閻奕格(???)、流氓阿德(????)、鄭興(?????)。總之,大家可以找一下華研的法說會資料,都有寫。

我是真的沒有在追星,加盟在華研底下的歌手或藝人我也沒有認識多少,而且其中有一些應該也退出華研了,所以華研還有往其他文創區域走;除了跟歌手藝人合作、還有運動經紀(江宏傑...福原愛...這不是鬧離婚了還怎樣了嗎)、圖文作家(LAIMO、爽爽貓、BYEBYECHUCHU等,臺灣價值滿滿)...。

拆解2021前三季華研的營收,可以分成三大塊,授權收入87%、演藝經紀收入12%、實體產品1%。其中,「授權」包括1.數位音樂錄音視聽著作授權、2.KTV卡拉OK授權、3.歌曲授權(遊戲、戲劇主題曲、公播)、4.詞曲授權、5.插畫圖文授權。「演藝經紀」包括演唱會音樂會、產品代言肖像權授權等。「實體產品」:DVD、明星商品、寫真圖文、文創產品...等。

公司這兩年比較慘,疫情的關係沒有辦法舉辦大型演唱會,2017年有42場、2018年13場、2019年31場,而2020剩下1,2021年0,真的慘。

觀察重點:嗯......小弟沒在追星,真的看不懂流行趨勢。簡單一點大概就是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可以重新舉辦大型演唱會吧,對營收應該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