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存錢?投資?孰輕孰重?

我相信大家光看標題就知道答案了,存錢(此指扣除生活花費及緊急預備金外的存款,下同)而不投資,在世界各大央行大開印鈔機的此時此刻只有被消磨的份。
Adam Smith曾提過,如何衡量一個人財富的多寡?端看他能夠支配(購買)多少勞動。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所有勞動力總合就是全球財富的總量,你變富有(可支配的勞動變多)就等於有人變得貧困(可支配的勞動變少、或被支配的勞動變多)。不過,有趣的是,勞動力不會突然劇增,但鈔票會。所以假設現在政府發錢,A拿到一千億,B拿到一百塊,雖然兩個人帳面上看起來錢都變多了,但你我都知道誰的日子未來會過得更艱困,因為這個貨幣原本可以支配的勞動力被大大稀釋了!所以在政府以紓困名義大方印錢的同時,若沒有你的分,你能夠購買的勞動力就被削減、縮水了!
話說回來,相信很多人不是不想投資,而是不知道如何投資。顯然,我們沒有受過個人財務規劃的正規教育,以致於現在很多新鮮人聽了理專建議或銀行slogan「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就用自己辛勤勞動所賺的薪水買入他們想要賣你的產品(一般來說,毛利或抽傭都很高),這種近乎壓身家買一個覺得自己不吃虧、甚至還有絲絲得意「我這是投資理財」的產品,只能說用投資名義來包裝大家警戒心都很低呀!
那有更好的選擇嗎?有的,筆者推薦的就是股市。相較於開放式基金,股市的掌握度高、可自我提升學習的空間大,且不像房地產具備高門檻、低流動性的特質,另外相較於其他複雜的金融商品來說,股票也是一個較容易上手的投資工具,也難怪炒股曾經成為全民運動,連市場賣菜的阿嬤偶爾都能露上一手。
只是,股市易學難精。在牛市買股人人有如神助,但熊市一來、潮水退了才發現穿褲子的沒幾個。所以說,要判斷一個人(或是一種方式)是否能夠在市場賺錢,必須至少經歷過一個多空循環才能下定論。
什麼時候適合投入?越早越好。比起現金,某些投資模式(如指數型投資法)長期來看就是會賺錢;而想要藉由擇時、選股來賺取超額報酬的人也是越早進市場越好,除了進市場試水溫、體驗多空循環外,若沒操作經驗還幻想著等市場崩盤之後逢低梭哈買進?少做夢了,你不會敢買的。
在股市裡不要怕賠錢,做好風險控管就能避開九成的虧損。也許你現在會覺得股市很高、很貴,但是永遠記得,避開大跌的人,也會避開大漲。現在不上車,以後更上不了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